2025年5月29日,24研医学技术二班在ok1133诸侯快讯网科学馆智慧教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情绪废料炼金术”的心理活动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情绪体验场景设计,为同学们搭建起一个安全的情绪表达与互助平台,帮助大家应对研究生阶段的多重心理挑战,缓解学业压力,增强班级心理联结,营造温暖互助的班级氛围。
活动以“情绪需要被看见”为核心理念,创新采用“情绪具象化-识别-传递-沉淀-回应”五环节模式。开场环节,主持人通过“情绪盲盒初相遇”引入主题,强调“安全、尊重、自愿”原则,结合心理学知识阐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。随后,两名手持特色情绪面具的“情绪使者”登场,以角色扮演形式开启互动序幕,其专业的倾听技巧与共情回应,迅速拉近与参与者的距离。

在“心情代币选择”环节,四色情绪卡片(红-兴奋/感动、蓝-焦虑/失落等)成为情绪可视化载体。随机抽取的同学分享近期心绪,“选蓝色是因为实验失败的沮丧”等真实表达引发共鸣,心理委员及时给予肯定回应,打破交流隔阂。最具特色的“自由互动”环节设置双线通道:面对面交流区,参与者佩戴颜色贴纸向情绪使者倾诉,获得拥抱支持或解压玩具奖励;书写分享区,匿名信投入“开心/悲伤分享箱”,完成情绪的物理性转移,现场累计收到15份心情故事。

活动亮点在于建立“跨时空对话”机制:现场抽取5份分享纸条进行正向回应,并公布“每两周手写回信”计划,让情绪倾诉形成闭环。心理委员表示:“我们发现,当烦恼被看见、被回应,同学们明显感受到'自己不是孤岛'。”现场播放的舒缓音乐,配合“拥抱贴纸”“解压捏捏乐”等细节设计,共同营造出温暖疗愈的氛围。

据匿名反馈表统计,87%的参与者认为“情绪使者倾听”和“回信约定”最具帮助,92%认可活动对缓解压力的作用。本次活动融合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动力学原理,通过低成本高参与的形式,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触摸的互助行动,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情绪出口,更探索出班级心理支持系统的创新路径。
24研医学技术二班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完善“情绪分享箱-定期回信-主题沙龙”的长效机制,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集体心理家园。正如活动结语所言:“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倾听,每一次分享都在浇筑心灵的联结。”这场“情绪废料炼金术”的奇妙旅程,让我们相信:只要心与心相连,再沉重的情绪也能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。

心理委员:房志民、罗武林
撰稿:房志民
摄影:房志民
审核:茹艺
责任编辑:雷越